Iven 发表于 2012-7-2 10:37:06

“南京吆喝”好听却无人学 老艺人唯一徒弟是9岁孙女

“磨——剪子……”“扎——筲箕——唉……”昨天上午,一阵阵久违的带有韵味的吆喝声出现在白鹭洲公园,让观众仿佛回到老南京的记忆中。  原来,这里正在举行由清凉雅集发起的南京非遗活动,古琴、南京吆喝、白局、昆曲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出深宅大院,集体亮相,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公益非遗文化盛宴。  72岁老艺人吆喝老行当  “豆,豆,不同味,快快来买五香豆,我的五香豆那个实在的香,楼上吃,这个楼下香,这个街这边吃,这个街那边香,河东吃,这个河西香,桥上吃,这个桥下香,城里吃,这个城外香,哎,五香豆。”  “豆,豆,不同味,越吃越有味,你买我一包五香桂皮豆……”  身着一袭红色长袍、“金陵老吆喝第一人”刘奎龙的一阵阵吆喝,似从蜿蜒的街巷深处传来,观众仿佛又回到了老南京城南的昔日记忆中。  让刘奎龙最自豪的当属上面五香豆的吆喝,老南京听了,感觉就是这个味,年轻人听起来也很新潮。“现在卖五香豆和五香鸡蛋都是靠电喇叭吆喝,三秒钟喊一遍;过去卖五香豆五香鸡蛋的,都是见什么唱什么,现编现唱,唱得你口水直滴,非吃不可。”  老少师徒弹唱南京白局  “这几天机房不好做,我又被‘坐板疮’来磨,三万六千头的库缎,一天撂上它几十梭,焦老机的老板,天天在催生活”……  省级非遗传人、著名白局表演艺术家徐春华和她的徒弟夏天,弹唱的《机房苦》让大家一下子感受到云锦工人在机房艰苦生活的悲惨情境。  “这个段子最起码被传唱了八十年以上,我老师年轻的时候就唱,现在老师都100多岁了。”徐春华告诉记者,这个段子主要反映了云锦工人的艰苦生活。  能正儿八经吆喝的人不多了  14岁学吆喝、如今已经72高龄的刘奎龙,现在唯一的一个徒弟就是自己9岁的孙女。  刘奎龙说,吆喝很多人喜欢听,但是没有家长愿意孩子去学。为何?南京吆喝,就是南京话说唱的一种,现在新南京人都要求学普通话,不允许说南京话。很多家长怕孩子说了南京话纠正不过来,比如下雨,南京话不叫下雨,叫“丢滴儿”,很多人估计都不会讲了。  徐春华也有自己的担心,18岁开始学白局的她,如今也已70岁高龄了,虽然学生不少,但真正的徒弟却很少,“尤其作为传承人来培养的那种年轻的徒弟,现在已经很难找了。”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南京吆喝”好听却无人学 老艺人唯一徒弟是9岁孙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