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本社区!请 [登录][注册]
搜索

大秀场

主题

好友

952

积分
发表于 2012-5-22 08:27:25 |显示全部楼层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漂在南京。 立即注册  已有账号?点击登录   关闭
老太太怎么独住“破屋”?

网友发了微博,也附上了照片,记者看到,那是一排蓝色的铁皮房子,立在楼房下的路边上。

小房子也就一人多高,老太太住在其中一间。

根据网友提供的地址,记者来到秦淮区金沙井附近,找到了老人所在的小区。一路人说,“你说的那个老人啊,我也见过,就在楼房下的停车棚里,那屋子破得啊,根本不能住人。我也不知道,怎么会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一个人住在里面。”

另一路人接话说,“那根本不是什么屋子,就是违章建筑的一个车棚,听说小区出新时,就要被拆了。”

老人的耳朵已经听不清了

昨天上午,记者找到老人居住的地方。那间小破屋格外显眼,门是用废弃的木板搭的,半掩着。屋顶上披着几张塑料纸。

记者走近一看,一名老人坐在椅子上,背对着记者。记者尝试着叫了她几句,老人仿佛耳朵不大好,任凭记者大声地喊她,老人就是不回头。

记者只好在一旁守着,打量了一下四周,这间屋子极尽简陋,面积大约4个平方米,相当昏暗的环境。一张板床、一床棉被、一张凳子,这就是老人全部的家当。

门口还摆着一张桌子,上面放着脸盆和水瓶,桌子下放着一个盖有盖子的桶,记者猜测那个桶是给老人排便用的。

此时,老人回过了头,看见记者,有点吃惊的样子,对着记者“咿咿呀呀”地哼着,对于记者的询问,她自顾自地回答着,却不知在说些什么。

老人牙齿几乎掉光了,满脸的皱纹,至少也有80岁了,是位老奶奶,却剃着平头,眼睛有点浑。

周围居民很可怜老太太

不一会儿,外面围了一些人,他们大多是周围的居民。大家议论纷纷,指责声不绝于耳。

据一居民介绍,老人的儿子就住在后面的单元楼的二楼里。

“上周五上午5点多钟时,我就听到楼下叮叮咚咚也不知是干什么,后来才意识到,可能是那个儿子给他母亲搬家。”知情市民告诉记者。

这几天,儿子家都会按时送吃的给老人,早上9点多钟的时候,刚刚送过一次。

大家都认为天气越来越热,老人住在破屋里实在不妥。

社区人员买馄饨给老人

记者随即联系上了双塘街道以及弓箭坊社区,相关的负责人很快来到了现场。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,这一家人是外地的,儿子在南京买了房,把老人送到南京来。

“这铁皮棚子是违建,小区出新的时候,就会被拆掉。”工作人员说。随即,她打通了老人儿子的手机。对方说,他在外有事上午赶不回来,但在电话里,他说自己并不是像大家想象中那样,不照管老人。

中午12点钟了,眼看老人还没吃中饭,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,牙口不好,社区的负责人买来一碗馄饨给老人吃。

儿子称是为给母亲治病

昨天下午,记者电话联系了老人的儿子王先生。他与记者约了见面,想解释清楚,自己并不是不照顾老人,而是为了给老人治病,让老人住在小屋内,也是为了她的病情考虑。

见了面后,王先生介绍说,老人姓胡,今年83岁,是泰兴人,患有非常严重的糖尿病。两三天前,他把老人接到南京来住。

他说,5年前,老人在黄桥人民医院抢救,医生都说不行了,当时是家人抬着担架把老人送去的。

为什么让老人居住在小屋里,而不是和家人住在二楼呢?王先生说,一来是为了给老人接地气,这样可以在一楼空地上,多运动运动;二来老人可以多晒晒太阳,出出汗,对病情有好处;三来晚上回家洗澡,用浴霸,对老人身体也好。且家人一直在给老人用药。

王先生一再强调,自己并不是不照顾老人,“她是我的老母亲,我怎么能不管她呢!5年前老母亲已经不行了,而现在,她头发也长出来了,证明土办法对她是有好处的,希望大家能理解我!”

接地气在西医上不认可

王先生说,他这样做,是为了给老母亲治糖尿病,但是这种土办法科学吗?金陵晚报记者也咨询了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孙子林先生。

他听了记者的介绍后说,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,多晒太阳、多运动是有科学依据的,对病情也是有帮助的。不过,老人年纪大了,也要适可而止。

但出汗、接地气这种说法,在西医看来,是没有科学依据的。

孙先生认为,老人长头发与糖尿病两者之间,应该没有什么关联。他建议,还是送老母亲到医院,科学治疗为好。

马上要进入盛夏了,老人独居在小屋内的安全问题,也让人担忧,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,会时不时与王先生联系,去看看老人,给予老人需要的帮助。

帖子标签: 车棚

使用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快速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中文注册

  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 

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,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、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,只要接到合法请求,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。

广播台

找客服

回顶部